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
武胜县:推动“非遗剪纸+法治”创新实践,赋能法治文化建设
www.ws.guanganpeace.gov.cn 】 【 2025-09-26 10:40:45 】 【 来源:发展广安

  武胜县始终在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普法手段上主动探索,充分挖掘武胜剪纸的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探索“非遗剪纸+法治”融合普法新模式,创新推动法治文化建设与非遗传承协同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注入新活力。

  

  突出创新理念

  

  从“单向灌输”到“双向赋能”

  

  以文塑法、以法彰文:一方面,用剪纸艺术的“柔”化解法律条文的“刚”,将抽象的法治原则转化为可视、可感、可亲近的艺术形象,为法治注入温度与情怀,重塑其公众感知。另一方面,为古老剪纸艺术注入全新的时代内涵和主题,为非遗传承开辟了崭新的创作蓝海和应用场景,使其焕发现代活力,实现了传统文化价值与现代法治精神的有机统一。

  

360截图20250926103916746.jpg

  

  跨界融合、价值再生:打破“非遗保护”与“普法教育”各自为政的壁垒,将两者视为可相互赋能的资源要素。搭建“非遗工坊+法治教育阵地”联动平台,开设禁毒剪纸非遗文化教学点、剪纸艺术工作坊等,通过创意设计和展览宣传,推动资源重组和业态创新,将教育平台转化为体验场景。

  

  人人参与、内生驱动:改变过去“政府主导、群众观看”的模式,通过有奖征集、技能培训、体验工坊等形式,激发全民的创作热情和主人翁意识。让群众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从而为文化振兴和法治社会建设提供了最持续、最深厚的内生动力。

  

  丰富生动实践

  

  从“平面宣传”到“立体生态”

  

  构建产品矩阵:推动“法治剪纸”IP向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主题文旅等多领域延伸。将法治文化符号转化为市场价值产品,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

  

image.png

  

  文旅深度融合:设计“法治文化剪纸旅游线路”,将沿口古镇浮雕墙、法治剪纸作品展示点、非遗工坊体验点等串联起来,开发“法治剪纸”体验供游客打卡收藏。

  

image.png


  构建人才梯队:打造“大师工作室+校园基地”,聘请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设立大师工作室,负责核心创作与师资培训;同时在中小学设立传承基地,将法治剪纸纳入课外实践或美育课程,培育新一代“非遗法治传承人”。

  

  彰显显著成效

  

  从“点上开花”到“面上结果”

  

  法治普及成效显著:“一个剪纸故事,胜过一沓宣传材料”。据统计,采用剪纸形式开展普法活动的社区,居民对民法典、禁毒、税务等相关条款的知晓率比传统宣讲会提升了30%以上。生动有趣的形式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学法的兴趣。

  

  文化传承活力迸发:开展非遗剪纸与法治文化融合创作有奖征集活动,征集涵盖“全面依法治国”“‘八五’普法”“川渝法治共建”等系列作品52件,成功吸引众多剪纸爱好者们参与法治剪纸作品创作,有效破解非遗“后继无人”的困境。剪纸艺术因法治主题创新而重获关注,相关报道屡见央媒、省媒。

  

image.png

  

  治理品牌形象提升:“非遗剪纸+法治”模式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法治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传承相互赋能的新路径。该模式不仅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更重要的是为法治文化建设提供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参与,使其真正成为一种“活的”、融入日常的文化实践和治理资源。


编辑:满新液
武胜县长安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