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队伍建设 >
武胜县:下好“三手棋” 激发纪检力量内生动力
www.ws.guanganpeace.gov.cn 】 【 2023-03-23 15:59:10 】 【 来源:广安日报

  “去年换届我走上纪检岗位,起初对纪检工作较为生疏,轮训时把我安排在纪检监察室跟班学习,让我经历了线索摸排、谈话函询、初步核实、立案审查、移送等环节,这种‘上手操刀’体验确实难得,我有信心能尽快从‘小白’变成‘大咖’。”3月21日,武胜县飞龙镇纪委书记陈松涛轮训后说。


  是什么让履新乡镇纪委书记如此信心满满?原来,该县纪委监委紧扣“三个专班”要求,深入实施“强能力、强主业、强保障”行动,从全员培训、实战练兵、规范履职等方面下好本妙俗“三手棋”,保底色、绘成色、增亮色,激发镇村纪检力量内生动力,为办信查案质效再添一抹“重彩”。


  分级分类“执掌谈兵”,基于“本手”保底色


  2022年2月底,武胜县23个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均实现“两专三兼”,甚至“三专四兼”,解决了“没人干”,下一步便是如何破局“不会干”?该县纪委监委找准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的难点堵点,坚持缺什么补什么,以全员培训、分类培训等方式,提升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点题’培训给我备课带来不少‘挑战’,学员们提出的有些问题是之前没准备的,我只能把之前准备好的课件再修改、再丰富……”作为授课人的武胜县纪委常委蒋庆华笑着“抱怨”道。


  变课表为“菜单”,学员“点菜”,导师“配菜”,培训“上桌”,及时“果腹”。该县纪委监委以提升办案质效为导向,大抓业务培训,采取“点题式”培训,深入镇村一线走访调研,收集镇村纪检监察组织履职问题,征求业务培训意见建议38条,对标意见建议优化培训内容,让课程“流水线生产”变为“私人定制”。


  “刚当村纪检委员,不知道怎么开展工作。现在对我们的疑惑开展专题培训,真是一场‘及时雨’。”培训结束后,几名履新的村纪检委员学有所悟。


  基于“本手”提升全员能力水平。由县纪委常委、案件主办人授课,以“案例为先、互动为主、讲授穿插、评测为辅”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传授信访办理、线索处置、审查调查等方面知识,实现531名乡镇纪委“两专三兼”人员及片区纪检监督员、村(社区)纪检委员带着问题听课,授课专家对标问题答疑,“精准滴灌”基层本领恐慌。


  聚焦纪法衔接环节,该县纪委监委开展旁听庭审、警示教育会等“点题”联学,利用县内庭审现场和市内庭审连线,打造“线上+线下”观庭审学纪法微课堂,以“观摩+研讨”的方式,组织23个乡镇纪委书记目睹庭审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环节,准确把握证据关、程序关、法律适用关。


  聚焦主业“秣马厉兵”,对标“妙手”绘成色


  理论可以解决“大多数”问题,而实战则能解决“关键少数”问题。该县纪委监委实施“点将式”结对帮带计划,综合运用实战轮训、结对帮带等方式,改变乡镇纪委工作状态。


  “首先提取政策文件,向行业部门了解参保要求、分配指标、必要的前置程序,再查阅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相关材料……”3月21日,该县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干部王泊皓,指导轮训干部办理了一起征地社保优亲厚友类案件。


  对标“妙手”练精兵。该县纪委监委定制“一表一单”——“结对帮带实战练兵”计划表和任务清单,大力推行“1+1”结对帮带实战练兵模式,指定纪检监察室负责人与乡镇专职纪检干部建立“师徒”关系,“师父”实战指导“学徒”线索的处置初核、审查调查流程、办案安全知识、谈话技巧、笔录制作、文书规范等,以“学徒”排查线索数量、立案率、按时结案率等量化指标,压实“师徒”双向责任,切实提升乡镇纪检监察干部能办、会办能力。


  说千遍道万遍,不如动手做一遍。在烈面镇纪委书记谭志刚看来,之前查办案件大多是酒驾等行政处罚类案件,自主发现的问题线索偏少。经过轮训后,他摸排农村简易审批项目、村级“三资”管理等领域,主动发现问题线索并立案5件,非行政处罚类案件占比提高至60%以上。


  类似的变化,同样发生在其他乡镇,一大批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


  培育“妙手”还得有“妙招”。该县纪委监委开设“纪法小讲堂”,由纪委常委组织开展难案会诊、疑案研讨、好案点评,先后小班化“面对面”传授36名轮训干部线索捕捉、证据获取、谈话策略、现场掌控、防线突破、证据固定等技巧和经验,进一步提升乡镇纪委办信查案程序化规范化。


  对标规范“被甲执兵”,力避“俗手”增亮色


  学理论强实战让镇村力量想干事、会干事,但要想干成事、干大事,还需要进一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我们多次协调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财政局,将乡镇纪委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足额保障,以切实解决基层监督的后顾之忧。”该县纪委常委蒋庆华表示。


  规避“俗手”得先有阵地。该县纪委监委打造“两室一中心一村一居”,为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提供样板,并协调200余万元保障23个乡镇按照“十有”标准规范化打造信访接待室、谈话室等多功能办公区,让办案更安全、更规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该县纪委监委编写《乡镇纪委应知应会知识100问》口袋读本,分类制定“两单三实录四流程图”乡镇纪委(片区纪检监督员、村纪检委员)工作手册,按“年、季、月”印发“3+X”模式工作任务清单,编印乡镇审查调查、审理文书模板,以“一书一册一清单一模板”保障镇村纪检监察组织“按图索骥”履职。


  阵地、利器有了,规避“俗手”还得会“排兵布阵”。该县纪委监委探索制定县乡村三级“树状图”运行机制,推行县乡包片指导机制,将6个纪检监察室与23个乡镇纪委整合为6个县乡纪检监察协作区,以“乡镇为主、科室为辅”模式对口督办、指导及初审片区内乡镇案件。同时,延伸构建镇村联片协作机制,推行“1+1+N”模式,即1名镇纪委委员联系1名片区纪检监督员,1名片区纪检监督员联系2—3个村纪检委员,协同配合开展监督检查,贴近群众“采廉风”。


  引导基层力量主动“战斗”,该县23个乡镇定制片区纪检监督员、村(社区)纪检委员考核机制。沿口镇纪委书记邓远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拉练会”上介绍起了她的“试验”:“我们先行先试,从镇财政中拿出专项资金,按照片区纪检监督员每月1100元/人、村(社区)纪检委员每月200元/人标准强化考核,以考核促履职,让基层力量‘难躺平’。”


  底色、成色、亮色好不好,关键看成效。2022年,开展专题业务培训、旁听庭审等“点题”联学30余次,受训2000余人次;开展“点将式”结对帮带,轮训乡镇纪委干部36人次;片区纪检监督员、村纪检委员协调解决群众诉求603个,移交问题线索17条,转立案15件,成案率达88.2%;乡镇纪委立案198件,均立案达8.6件,实现乡镇纪委非行政处罚类案件“零立案”全面“清零”。


  “未来将以‘三大专项’行动为统揽,持续开展加强县乡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四强行动’,健全责任落实、教育培训、管理考核、激励保障等机制,切实盘活县乡村三级力量这个‘基数’,找准作用发挥‘最小公倍数’,凝聚履职成效‘最大公约数’。”该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如是说。( 何余勤 王萌 武胜融媒 谭晓宇)


编辑:满新液
武胜县长安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