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胜县检察院积极秉承“文化育检、文化兴检、文化强检”理念,立足检察职能、融合地域文化,内强底蕴、外树形象,创新开展“三蕴武检”检察特色文化品牌创建活动,不断用品牌检察文化滋养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以“书蕴”为基础
着力涵养“博学精业、修德致善”的“武检人”
武胜县检察院致力于培养“博学精业、修德致善”的检察干警,努力让学习成为武胜县检察院的一块“金字招牌”。
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优化楼宇文化整体布局,利用大厅、走廊等空间区域,着力打造集观赏性、警示性、启迪性于一体的特色楼道文化;建立起集图书室、阅读室、娱乐室和书法、演奏、棋艺等多功能区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以本院历史沿革、所获荣誉和检察干警为民服务、公正司法的照片剪影为核心,精心修葺院史陈列室,让干警沉浸在浓厚的检察文化气息之中,从环境氛围上让干警想学习、爱学习。
创新“体验式分享”载体。突破传统学习、分享方式,组织开展“书香武检文化沙龙”“忠心向党•诉我心声”“三蕴武检•共沐书香”等体验式分享活动。开展无主题式读书交流会、经典名著剧本杀游戏、每天5分钟小广播讲学习心得、对谈式辩论等活动检验学习效果。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干警学习与分享积极性,真正让“要我学”变“我要学”。
构建“贯穿式运用”模式。以质量建设年为抓手,制定《进一步提升案件质效的十八条措施》,开展每季度“辅助讲案员额点评”活动,实施入额遴选以实训得分评价业绩考核制度,引导干警练就扎根检察工作、实践司法为民的真本领。去年,四大检察核心业务指标排名全市前茅;重大金融犯罪办案组入选全省检察机关基层院优秀办案团队。今年,1件抗诉案件获评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刑事抗诉案件,武胜县检察院辩论队在全市检察机关检察官辩论赛中获评优秀辩论队,4名干警先后在全市检察机关各业务竞赛中获评“优秀辩手”“普法能手” “业务标兵”等称号。
以“江蕴”为内核
着力锻造“曲而不屈、奋楫致远”的“武检神”
武胜县检察院充分结合武胜地域特色,把嘉陵江勇往直前的江水精神融入到检察工作中。
注重沉淀,蓄积不畏艰难的攻坚精神。武胜县检察院在成功办理“汇丰案”、全市首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全市首例涉黑恶案等多起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基础上,注重总结经验,先后建立了AB岗、师徒制、重大案件办案组等制度,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尤其为公益诉讼等新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增强了信心。
主动作为,探索先行先试的武胜路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以来,武胜县检察院把嘉陵江生态保护作为“同城融圈”的重要抓手,与重庆市检察机关共建省内首个川渝检察机关生态修复司法保护示范基地,会签公益诉讼跨区域协作机制4个。近两年,联合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2次,增殖放流5次、投放鱼苗420余万尾,联合巡江20余次,移送案件线索3条。
靶向发力,明确江检融合的新路径。坚持“以江韵神”“以神孕检”,坚决扛牢嘉陵江检察保护的政治责任,成立省内首个嘉陵江生态检察官办公室,探索形成“刑事+公益”一体履职、“司法+行政”横向联动、“上游+下游”整体推进、“专家+群众”全面发动的“4+”工作模式,最大化保护嘉陵江生态环境资源。办公室运行以来,办理涉嘉陵江刑事案件13件、公益诉讼立案23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8件。
以“法蕴”为归宿
着力根植“尚法惟民、慎断致公”的“武检魂”
武胜县检察院坚持把“以法立心、以法立行”作为检察工作的灵魂,不断以高质量检察履职,护航武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务实之举转变检察理念。坚持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持续更新检察人员办案理念,针对部分员额检察官就案办案、机械司法的惯性思维,建立案件讨论释法说理机制。要求承办人在汇报案件时,既要讲法律规定,又要讲立法原意和社会评价,实现三个效果的统一。建立不起诉案件公开听证制度,倒逼检察官提高自身能力,以公开促公正。
以能动服务彰显检察作为。主动将检察工作置身于武胜大局之中,出台《武胜县人民检察院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实施意见》《关于构建六项机制依法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主动参与社会治理,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对频发多发的类案进行分析研判,形成专项报告或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以“我管”促“都管”。
以点线面结合做实检察为民。聚焦农民工讨薪难和司法救助渠道单一的问题,积极构建“1+N”多元化信息共享机制和联合救助机制,整合维权渠道,拓宽救助渠道,践行司法为民宗旨。通过支持起诉,帮助追索薪资30万余元。通过联合救助,办理案件8件,发放救助金11万元。扎实落实普法责任,以社会为面引领法治风尚。今年,开展法治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41次,制作的一件动漫作品获评全国检察机关“法治进校园”精品网课三等奖(四川仅2件),同时该作品获CCTV今日说法(微博)采用,全网阅读量超1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