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口镇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突破口,全域推进“党建扎桩、治理结网”“法润嘉陵、德治沿口”“善治135、民事民做主”三大工程,狠抓基层矛盾纠纷就地化解、限时化解,实现“情况信息全掌握、诉求渠道全畅通、服务群众全方位、共建共治全参与、闭环管理全解决”目标。
党建引领,扎桩健骨。一是实施“党建+”工程。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以建设平安村居、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为目标,完善“镇党委—村居党支部—村居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红色治理服务网络体系,创新设立“综合党委”,深化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探索形成“党建+大业主+小农户”治理驻产发展、“365工作法”“1357社区治理工作法”“三定三治三抓两提升”社区治理、“靓沿口、红物业”等一批村居治理模式,全面释放“红武胜”治理联动效能。建设北路社区先后获四川省服务型社区党组织、河东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二是实施“党员+”工程。深化党员“双报到”和“1+N”联系服务机制,探索建立“党员中心户+网格员(治理小组长)”服务模式,在村居、小区、大型商超等人口集散地创新张贴党员服务承诺卡,开展“三亮三服务”活动,及时收集解决群众诉求和问题。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党员模范,江家坝村村书记杨洪艳当选为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建设北路社区书记赵国锋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三是实施“网格+”工程。着力构建“一核引领,协调共治”的党建引领模式,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实行“社区大党委+小区/网格/片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网格党建模式,建立完善社区党委71个,村党支部276个,小区党支部95个,网格党支部87个,片区党支部45个,楼栋党小组1073个,党员联系群众全覆盖,实现党建引领“一张网”全域覆盖,激活“网格前哨、党建末梢”,做到党的领导无死角,红色阵地遍网格。
筑牢基础,培元强肌。一是多元共治,织密人防网。全面推进“全科网格”建设,划分城乡网格259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500余名,实行“网格+警格”一体运行模式,坚持以网格为底座、以警务室依托,以网格长和民警为牵引,以治保组织、网格员、专职保安、治安信息员等力量为延伸,吸纳两代表一委员、“四官一律”等平安建设力量,全部纳入网格,实行一网通管,坚持一日双巡和重点区域常态化巡逻、有力织密织细社会治理情报信息网、治安防控网,有效延伸社会治理神经和触角,发挥其平安建设“流动哨、顺风耳”作用。二是整合资源,构建物防网。全面加强治安防控基层基础建设,为村社区增设流动治安巡逻车10辆,大力实施治安六智,扎实推进125个智慧小区建设,设置安装智能门禁系统300个,搭建智慧交管平台8套,安装智慧门牌9万余户,城乡居民覆盖受益10万余人。全面清理家庭犬只台账,对辖区所有犬只植入安装智能胸牌4000余只。在重点公共场所、大型社区安装智慧降噪设备15套。三是智能应用,筑牢技防网。全力推进数治沿口建设,深度利用“雪亮”“天网”“慧眼”3大视频资源,建立汇集视频监控、分析研判、预测预警、指挥调度等职能的实体平台,建强镇域社会治理“智慧大脑”,并适时推进系统更新换代。按照重点区域部位、重点人员出入场所视频监控“一屏投放、一屏监看”功能需求,实现小区进出口、重要通道、重点区域等人员全程跟踪,无缝覆盖,达到“一人值守、全盘掌握”。四是以人为本,打造心防网。对接教育、卫健等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精心打造心理咨询服务室40个,建立以武胜中学专职心理老师、县医院心理健康科医师为骨干50人心理服务专家库,结合群众需求,特别是问题青少年、离异人员、三失三气、心理亚健康等重点人群,及时提供心理疏导、心理救治。
多元化解,消炎化瘀。一是强化资源统筹。依托镇综治中心,统筹辖区政法、信访、司法、国土、综合执法、社会组织、自治组织等力量资源,搭建“一站式”解纷服务平台,构建“集中受理、联席研判、分类化解、司法确认、全程跟踪、闭环运转”等一体化操作流程,采取“常驻、轮驻、随叫随驻”方式,集中优势兵力和化解力量合力解决群众诉求和问题。二是强化层级化解。坚持“专兼结合、管建并重”,成立42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健全治理小组、村(社区)、乡镇三级调处网络,构建起矛盾纠纷“协商调、就地调、专业调、专家调、联合调”“事前预诊、挂号约诊、下沉巡诊、入驻坐诊、要事急诊、联合会诊、回访复诊”的“三级五步七诊”化解模式,形成镇村互动、专群联动、合力解纷、服务群众的良好工作局面。三是强化难案攻坚。创新设立“嘉陵号子”“书岩阁”等自治组织56个,打造赵忠、唐炎等个人调解工作室5个、枫桥式警务室2个,建立沿口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法律服务专家库20人,常态化开展“调解跟着项目走”“重大社会风险评估,通过“一分析三报告”,实行借智借力专家调、党委牵头综合会诊调等。截至目前,辖区发生人员意外死亡事件、业主维权18件,经综合协调处置,未出现聚集性维权等群体性事件。
建章立制,活血通经。一是综治揽总“一盘棋”。整合镇网格中心、协调中心、群工办、综治办等机构,高标准建成镇村(社区)综治中心42个,设置群众接待、纠纷调处、法律服务等功能板块,衔接联动辖区“两所一庭”、城管执法、市场监管等资源力量,打造镇社会治理中枢神经体系,完善“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协调机制,真正把各类矛盾问题一网收集,结合矛盾性质分类研判分析,统一集中交办,强化督办反馈,切实把各类矛盾问题处置落实,稳定在基层,真正发挥综治中心矛盾信息“大脑”功能。一站式解纷服务平台运行以来,受理3278件,就地化解3255件,化解成功率99.5%。二是周期管理“一本账”。坚持把践行发扬“枫桥经验”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同频推进,全力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探索建立沿口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领导小组、社区治理办,实施乡镇村居法律顾问审备制度,重大事项、重大决策,由法律顾问审核把关。建立“目标、问题、责任、整改”四张清单,重点聚焦法治、征拆、交通、城建、民生、环保、信访等领域,梳理排查16个民生领域矛盾纠纷4000余个,实行台账管理,定期跟踪督办,落实反馈问效,健全“问题受理、分析研判、风险预警、化解处置、群众评议”闭环运行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三是闭环处置“一条链”。突出规范、科学管理,完善首问负责、岗位责任、值班值守、考核评价等规范化管理制度。完善“信息采集—甄别推送—分析研判—事件处置—反馈问效”事件处置闭环流程规范,实行重大矛盾纠纷“十分钟报告制”,制定《督办通知书》《风险预警通知书》等对重大矛盾纠纷及时督办、预警、实时追踪。广泛开展矛盾纠纷回访活动,对重大矛盾纠纷调处后的责任履行情况实行回访和案卷综合考评,提升化解质效。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纳入平安建设绩效考核,细化分解目标任务,落实用制度管事管人。充分发挥好督导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多元化解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刘志旺、滕行)